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牛牛精品视频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日日,av中文资源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中心 > 展會新聞 > 【展商風采】四川省地質調查院
【展商風采】四川省地質調查院

發布時間:2019-03-14瀏覽量:2766次

四川省地質調查院將于2019年3月21-23日參加第十五屆CDEPE成都國際環保博覽會。誠邀蒞臨展位參觀指導!

 

一、企業簡介


四川省地質調查院是1999年經四川省編委批準成立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是承擔基礎性、戰略性和公益性地質勘查和研究工作的公益單位,為國家和四川省政府對國土空間規劃、保護和綜合利用等提供有關基礎性地質資料的技術支撐單位。

發展思路:“為工業找礦,為產業和民生服務” 為理念,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為抓手,以“五個地礦”建設 、科技創新為引領,開展“地質+”、“互聯網+地質”應用研究推廣 工作。

發展方向:為國家和四川省政府對自然資源提供技術支撐,向污染修復與治理,農業地質、遙感地質、水工環地質調查和地質大數據服務為戰略的方向發展,成為“國內一流、西南領先、創新驅動”,集“產、學、研、用”一體的地質科技單位。


二、資質榮譽

資質:環境污染防治工程等級確認證書(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單位勘查(甲級);地質災害防治單位危險性評估(甲級);測繪資質(乙級);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丙級監理;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丙級設計

榮譽:國土資源系統功勛集體;中華全國總工會“抗震救災 重建家園 工人先鋒號”;多項國家或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獎項。


三、為大地“療傷”,保生態“安全”
——環境污染修復與治理
通過開展四川典型重金屬鎘污染土壤修復研究,自主研發的鈍化劑、葉面阻控劑及“雙控”修復技術體系,使川南強酸性輕度鎘污染、成都平原經濟區典型鎘污染土壤中有效態鎘降幅>30%,大米中鎘含量降幅>50%,產出農產品達到國家食品安全標準限值規定,修復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的技術水平,為我省鎘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四川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地修復試驗


自主研發了一套效果顯著、持續性良好,經濟實惠、環境友好、易于推廣的污染修復技術及產品;申報了國家發明專利2項。
2014-2018年在綿竹、什邡主要農業種植區,針對水稻、川芎開展了原位鈍化修復大田種植試驗,取得了顯著效果,明顯提高了土壤的pH值,大部分配方使土壤中Cd有效態含量下降了20%~40%,最高約下降60%左右。
糙米中Cd的含量下降率普遍在10%~50%之間,多集中在30~50%。土壤輕度污染區糙米中鎘含量可達《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GB 2762-2012》(≤0.2 mg/kg),中度污染區可達國際標準(≤0.4mg/kg)。
川芎塊根中Cd含量下降了12~37%,莖葉部分Cd含量下降了16~43%。
篩選了4個效果較好的鈍化劑配方(名稱分別為綠鈍1號、綠鈍2號、綠鈍3號、綠鈍4號),2018年另外選擇了2塊鎘輕度污染田塊,試驗結果顯示糙米中鎘含量降低率均在50%以上,且全部符合國家食品污染限量標準。
 

出版專著一部、申報國家發明專利2項
專著:成都平原區典型重金屬污染土地修復研究
發明專利一:酸性農田土壤中重金屬鎘的鈍化劑及其制備、使用方法(申請號:201610459544.3)
專利二:一種用于調理鎘污染富硒土壤的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用途(申請號:201710523580.6)
 

古藺磺廠工礦廢棄地復墾耕地質量監測


△古藺磺廠復墾耕地重金屬污染程度綜合評價圖
2015-2016年,通過對古藺磺廠工礦廢棄地復墾進行耕地質量監測、調查、評價,摸清了復墾區耕地質量,為復墾區耕地質量等級劃分、土地利用規劃、農業發展規劃、土壤配方施肥及污染治理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調查發現復墾區耕地全部被重金屬污染,主要以鎘元素污染為主。重金屬中、重度污染區占復墾區總面積的66%,其中鎘元素中度和重度污染區占51%。
雖然復墾區耕地全部受重金屬污染,但基本上未造成大米、玉米、紅薯、蔬菜等農作物污染, 90%以上的樣本重金屬含量可滿足綠色農產品的標準。
復墾區97.3%的土地為富硒土地,富硒農作物占樣本數的89%。


對土壤污染環節中的黃鐵礦、礦渣、尾礦中Cd元素的賦存狀態的分析表明,Cd元素主要是以類質同象的形式存在于閃鋅礦之中的。以類質同象形式存在的Cd元素,可以造成土壤樣品中Cd含量增高,但并不是Cd的一種有效態,因而不會進入土壤溶液之中,造成植物Cd含量增高,而引起農作物超標。這就是復墾區土壤樣品Cd超標嚴重,而農作物不超標的原因之一。

 


△礦渣堆下滲水實地照片
但是工礦廢棄區域的地表水環境質量堪憂。礦渣堆中鎘等重金屬元素及氟、硫酸鹽等指標的遷移轉化已造成地表水的污染和惡化。


四、探盆地“血液”密碼,保蜀人“飲水”安全
——四川盆地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
項目概況 
四川盆地地下水污染調查評價項目共完成區域地下水污染調查面積17.78萬km2;地下水點、地表水點、污染源、土地利用等各類調查點3020個;采集分析有機樣品831組、無機樣品828組,現場測試物理化學指標2100組。
通過項目實施,查明了四川盆地地下水水質與污染狀況,并進行了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評價、地下水污染風險評價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等研究,可為四川盆地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保護、地下水污染防治和保障飲水安全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服務。
 

成果簡介


△圖1 地下水可利用性
(1)四川盆地淺層地下水多屬于中性、低礦化度的淡水。區內可直接作為飲用水的地下水占47.6%,適當處理后可作為飲用水的地下水占38.7%,可供利用的地下水共占86.3%。地下水水質主要受原生環境中鐵、錳、總硬度的高背景值影響。

 


△圖2  盆地農業區地下水污染模式
(2)地下水污染組分包括硝酸根、亞硝酸根、汞、鉛、砷、1,2-二氯乙烷、四氯化碳等。其中以硝酸根的污染最為突出。

 


△圖3  四川盆地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圖


△圖4  成都平原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圖
(3)防污性能差區主要分布于平原區沖洪積扇區、河流一級階地區,盆地東部條狀山地區等,占總面積的3.0%;防污性能較差區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彭眉夾平原,涪江、嘉陵江等江河沿岸階地等,占總面積的8.2%;防污性能中等區主要分布于成都平原東部、南部臺地區,盆地東部、南部低山丘陵區,占總面積的26.9%;防污性能較好區廣泛分布于盆地丘陵、低山區,占總面積的58.3%;防污性能好區零星分布于盆地中部,占總面積的3.6%。
 

(4)風險高區主要分布在成都平原、彭眉夾平原和盆地南部、東部等地,占總面積的10.1%;風險中等區廣泛分布于盆地低山、丘陵區和成都平原東部、南部臺地區,占總面積的69.0%;風險低區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西南部和東部盆周山區,占總面積的20.9%。


△圖5  四川盆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圖
(5)四川盆地地下水污染防治區劃分為4個大區,并進一步細分為12個亞區(圖3)。污染治理區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成都、德陽、綿陽地區,占總面積的0.3%。重點防控區包括盆地西部平原、臺地,以及涪江、嘉陵江階地發育段,占總面積的8.6%。一般防控區包括了大部分四川盆地丘陵、低山區,占總面積的68.6%。一般保護區為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區,占總面積的22.5%。


五、聯系方式
電話:028-83234536
傳真:028-83230093
郵箱:33107919@qq.com
網址:www.scddy.com.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北路一段25號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宁县| 黔西县| 游戏| 邛崃市| 灵石县| 墨玉县| 杭锦后旗| 抚松县| 共和县| 兴山县| 宜阳县| 多伦县| 呼图壁县| 弥勒县| 武义县| 吴旗县| 齐齐哈尔市| 互助| 黑山县| 百色市| 陕西省| 南宫市| 朝阳市| 侯马市| 农安县| 永和县| 东乌| 板桥市| 白银市| 永平县| 威信县| 忻城县| 卢湾区| 新巴尔虎右旗| 安义县| 涿鹿县| 眉山市| 额济纳旗| 八宿县| 繁峙县| 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