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關鍵詞速覽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回應熱點問題
發布時間:2020-06-01瀏覽量:2241次
怎樣進一步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十三五”規劃設定的目標能否完成?“十四五”“有哪些考慮?5月25日下午,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首次亮相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回應了生態環境保護熱點問題。小編帶你速覽部長回應的6個關鍵詞。
關鍵詞之一:戰略定力
三個堅定不動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動搖;堅持依法治理環境污染和依法保護生態環境不動搖;堅守生態環境保護的底線不動搖。
四個不能:原則不能改,方向不能變,力度不能減,標準不能降。
牢牢把握戰略定力不動搖,是基于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深刻理解,基于對生態環境保護根本任務和面臨形勢提出的決策理念,具有很強的歷史意義和現實針對性。
黃潤秋部長指出,不能因為遇到困難、遇到挑戰,就放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工作要求,就放松對環境監管和環境準入的要求。
黃潤秋部長指出,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的進展,環境質量改善也是非常顯著的。如果再走回到老路上去,我們多年的成果就可能付諸東流。
關鍵詞之二:戰術問題
三個治污: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五個精準: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位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
兩個正面清單:環評審批正面清單,監督執法正面清單。
戰術問題的核心,是把握好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節奏和力度。
黃潤秋部長指出,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我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統籌把握好工作推進的節奏和力度。
黃潤秋部長指出,要在把握好戰略定力的前提下,統籌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在疫情防控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精力用在精準上。我們歷來反對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搞“齊步走”,搞“撒大網”,搞千篇一律。
黃潤秋部長說,在今年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們更加要注重對地方工作的指導和幫扶。我們也要送技術、送方案、送政策到企業,做到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幫助企業提高污染治理水平,促進企業的綠色發展。
關鍵詞之三:中央生態環保督察
三大作用:推動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落實;推動解決了一大批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長效化。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成效非常顯著,可以概括成四句話:老百姓點贊,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
黃潤秋部長指出,今年,我們還會啟動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主要是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一些重大決策部署的落實情況,圍繞解決老百姓所反映的周圍的、身邊的一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的落實情況開展督察。
關鍵詞之四:收官
“十三五”九項生態環保領域的約束性指標,推進很順利,其中七項已經提前完成;另外兩項需要今年繼續努力。
從重污染天氣的變化情況來看,我們治理的途徑應該說是正確的,也取得了合理的治理效果。
七項提前完成的指標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下降、地表水質量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地表水質量劣V類水體比例。
兩項需要今年繼續努力的指標是:單位GDP碳排放,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8個城市,2015年重污染天氣平均有36天,到 2019年降到了20天,減少了約45%;嚴重污染天氣2015年平均是9天,到2019年平均只有2天,降低了約80%。北京的改善程度就更高了, 2015年重污染天數是43天,去年只有4天,降低了約90%。當然,這還不完全穩定。
關鍵詞之五:拐點沒到
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一個低水平上的提升。這樣一個改善程度,或者說這樣一個狀況,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
拐點沒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學判斷。
明確了這個判斷,決策的基本依據就明白了,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就看得很清楚了。
與拐點沒到緊密相關的,有三個重要因素。一是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二是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三是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正是由于拐點沒到,排放大于容量,遇到極端不利氣象條件,重污染天氣就會出現。今年春節期間,京津冀地區人們的生產和社會活動大幅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與正常水平相比降低了30%;但是,受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影響,環境容量降低了50%左右,于是就出現了重污染天氣。
關鍵詞之六:“十四五”
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打好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手抓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對生態保護的監管力度,維護國家的生態安全。
下大力氣,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黃潤秋部長指出,我們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還需要我們在“十四五”繼續努力,繼續奮斗,繼續攻堅克難。
黃潤秋部長指出,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我們提出了七大體系的建設,包括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法規政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