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開發3.0升級版——生態環境篇
發布時間:2020-05-20瀏覽量:2212次
這是西部地區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我們將迎來西部大開發3.0版。
——5月17日,省發改委實施西部大開發辦公室的相關負責人在采訪中說道。
就在5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意見》分為7大點,36條,全文共10282字。《意見》首次引入“高質量發展”目標,罕見地20次提到生態這個詞,重點提及9個重點區域建設,10次提及“人才”和“科技”。
回溯:
時間回到1999年,十五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000年西部大開發正式實施。20年間,國務院已先后批復實施了西部大開發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三個5年規劃,2010年西部大開發戰略10周年時,中共中央、國務院還印發了《關于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若干意見》,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的報告中強調要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而圍繞西部大開發,國家發改委還在2019年印發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作為國家戰略,685萬平方公里的未來始終被提前謀劃。西部大開發至今,凝聚的是從中央到地方,從上至下的20年寶貴發展經驗。而此次印發的《意見》,則是指導西部大開發未來“10年、15年”發展的謀劃,至此西部各省將告別1.0、2.0篇章,正式迎來第三個10年的3.0的時代。
《意見》——生態環境篇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結合西部地區發展實際,打好污染防治標志性重大戰役,實施環境保護重大工程,構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精準研判可能出現的主要風險點,結合西部地區實際,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拿出改革創新舉措。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源頭管控,有效穩住杠桿率。
加大美麗西部建設力度,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堅定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按照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要求,保障好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安全,保護好冰川、濕地等生態資源。進一步加大水土保持、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等重點生態工程實施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和濕地保護修復,展現大美西部新面貌。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系建設。
穩步開展重點區域綜合治理。大力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祁連山生態保護與綜合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以汾渭平原、成渝地區、烏魯木齊及周邊地區為重點,加強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提高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開展西部地區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積極推進受污染耕地分類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進治理與修復。
加快推進西部地區綠色發展。落實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任務,推動西部地區綠色產業加快發展。實施國家節水行動以及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全面推動重點領域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和園區循環化改造,鼓勵探索低碳轉型路徑。全面推進河長制、湖長制,推進綠色小水電改造。加快西南地區城鎮污水管網建設和改造,加強入河排污口管理,強化西北地區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納管工作。加強跨境生態環境保護合作。
點擊
【閱讀原文】可查閱《意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