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9-09瀏覽量:1850次
強化工業源、面源以及移動源污染管控,嚴控臭氧污染
近日從四川省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獲悉,8月1日至27日,成都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為14天,輕度污染10天,中度污染3天,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尤其是8月中旬,受青藏高壓的持續影響,四川盆地出現了長時間的高溫、強輻射天氣,全省出現了一次較重的區域性臭氧污染過程。受此影響,成都市8月污染天數達到13天,臭氧濃度同比上升17.6%。
“近地臭氧主要是人類活動產生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在高溫、強輻射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而生成的,是一種典型的‘二次污染物’。其中,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工程機械、工業鍋爐、窯爐等燃燒或工藝過程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工業源、溶劑使用源(噴涂、裝修等)、機動車、居民生活(干洗、餐飲)、天然源(植物)排放等。”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雖然臭氧污染同比在上升,但上升幅度較小,目前全市正加緊落實行動措施,多措并舉精準嚴控臭氧污染。
“科學施策、精準管控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借助空氣質量預測系統,提升臭氧7日預報準確率,提前預警管控,同時利用大氣院士(專家)工作站平臺,持續深入開展臭氧污染形成機制和防控策略研究?!边@位負責人說,聚焦重點時段、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實施專項應急管控是另一大抓手,使用VOCs走航系統,加大對重點排放行業走航頻次,重點檢查排放異常企業,同時引導汽車維修、大型建筑裝修等行業錯峰作業,從而減少污染物排放。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告訴記者,掌握污染源才能對癥下藥。據了解,成都在重點監管“三大源”方面下了“真功夫”,嚴格落實《成都市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要求,強化水泥、玻璃、化工等工業源污染管控,建筑工地、露天燒烤、垃圾焚燒等面源污染管控,“黑煙車”、柴油貨車等移動源管控。
此外,成都市大氣辦成立1個綜合協調組、6個專項督查組,運用重點跟蹤、暗查暗訪等方式對重點區域周邊環境管控展開專項督查,并通過提醒、督辦、通報等方式壓實整改。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