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牛牛精品视频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日日,av中文资源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當前位置:首頁 > 媒體中心 > 行業動態 > 2019大氣污染“650”工程,鑄就天...
2019大氣污染“650”工程,鑄就天府藍

發布時間:2019-08-07瀏覽量:2014次

  2019年上半年,四川省成都市總結經驗,進一步完善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即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霾“六大行動”,落實了50條明確到具體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的措施。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實施以來,各項工作扎實推進。成都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治氣成果見效明顯。

 

  率先進行備案標志管理

  清潔降塵實現在線監控

  車頭扎著禮花、車窗貼著象征愛情的火烈鳥、車內掛著彩色的拉花和氣球……近日,寫有“520新婚殿堂”字樣的兩輛新能源電動公交車,從成都市十里店公交站出發,開往新郎張家敏的住處。這兩輛精心裝飾的“520”路公交車,正是張家敏與其妻子的婚禮花車。成都公交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綠色出行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電動公交車當婚車,用更綠色的方式踐行環保。此次采用的公交婚車,正是公交集團采購的最新款。

 

  成都治氣“650”工程啟動以來,通過開展控車減油行動,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全市純電動公交車保有量達到3662輛,新增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0輛,累計辦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的純電動新能源車2427輛。同時,提高中心城區公共出行比例,嚴控“黑煙車”。

 

  在成都市成華區萬科天薈在建工地上看到,執法人員正通過手機“掃一掃”,查看工地內3輛非道路移動機械是否核發了“身份證”。據了解,去年以來,成都全面實施施工現場非道路移動機械備案標志管理制度。目前已核發標志36877張,并對1703個工地進行了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抽檢。

 

  為實現清潔降塵,青羊區萬達廣場在建工地采用濕法作業,彭州市葛仙山鎮至紅巖鎮旅游道路建設項目,將新購置的霧炮車搬入工地……通過在線監控的大屏幕,記者看到了這些工地的相關變化。據悉,成都狠抓工地降塵工作,全市3051個符合安裝條件的在建工地,除臨時性、小型工地外,1966個已全部安裝揚塵在線監測、高清攝像頭、人臉識別門禁等相應設備。市管城市道路橋梁大中修項目,均采取霧炮設施進行濕法抑塵作業。同時,強化運渣車管控,充分利用成都市工地揚塵監控及建筑垃圾運輸處置信息和監管平臺,補充完善車輛監控、運輸企業及車輛信息管理、工地信息管理等功能。共錄入4092個工地、142個運輸企業、11340輛建筑垃圾運輸車輛信息,與工地數據實現有效對接。

 

  臭氧污染防治是近期重點

  環境監察執法鞏固加強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2019年為‘厄爾尼諾’年,預計極端天氣現象將增加,今年防控難度將高于往年。”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將切實抓好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制定《成都市2019年夏季臭氧污染防控行動方案》,開展專項行動,強化“技防+人防”。通過VOCs走航監測與執法監測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精準管控。

 

  據悉,此次專項行動以削減臭氧污染天數為目標,探索推進以活性控制為導向的VOCs控制技術。并將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最新研究成果,應用實際工作中,力求以最科學的防治思路、最小化的經濟代價,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臭氧污染控制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今年在成都成立。談及專委會的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院士坦言:“初衷是要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理順從理論到實踐的問題,以推動全國各地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落地。成立大會在成都召開,是希望成都的臭氧污染防控能趟出一條路子,相關部門了解國內臭氧污染防控的整體形勢及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

 

  同時了解到,自2016年開始,成都市在全國率先將研究成果應用到臭氧污染防治實踐中。目前,成都已基本掌握臭氧污染的癥結所在,基本認清四川盆地內臭氧光化學行為的機理機制。2017年—2018年,成都市已連續兩年開展臭氧污染防治專項行動。從院士工作站科學評估結果來看,臭氧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臭氧污染天數從2015年的60天,減少到2018年的43天,臭氧污染態勢得到遏制。

 

  打贏藍天保衛戰,成都全力以赴。持續推進重點行業深度治理,完成600臺在用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抽測工作。指導35家涉氣重點源企業安裝在線監測系統,推動平板玻璃、水泥生產等企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推進汽修行業綠色轉型,完成烤漆房升級改造1389個,435家維修企業投入使用水性漆。

 

  □ 相關鏈接

  科技治氣威力巨大

  在成都市天府廣場的周邊,“超細清水霧技術”已經“上崗”。水通過高壓以霧狀形態噴出,可以產生直徑1-10微米的高速均勻細水霧。這個技術措施可以降解距離地面10米以內的漂浮揚塵顆粒物,起到除霾、降塵、降溫、增加空氣濕度、增加負氧離子的作用。

 

  在科技治氣方面,成都市不斷強化技術研究。“車載式大氣顆粒物在線監測系統試點”順利推進,編制27萬戶固定污染源企業動態清單,開發運用“大氣污染源電子地圖”。

 

  強化智力支撐,依托“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院士工作站”,開展固定污染源信息動態更新機制研究及試點,對水泥、平板玻璃、磚瓦、鑄造等重點行業30余家企業試點,安裝用電信息采集裝置,實現實時監視、預警和管控。強化技術應用,優化“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技術,累計推廣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裝置約17500余支;大力推廣“多尺度噴霧(淋)除霾技術”應用,新增安裝多尺度噴霧(淋)除霾設備14臺。

 

  從2017年至今,成都先后召開多次科技治霾現場辦公會和科技治霾技術與產品應用推廣會。先后協同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實施了“多尺度噴淋噴霧除霾技術”項目。組織市氣象局、中物院成都科技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單位,在人工增雨、逆溫層人工影響、霧霾吸除、汽車尾氣治理等領域,凝煉了一批霧霾治理技術項目。

 

  今后,更多環保“神器”將走進成都市民的生活。這不,在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試驗場上空,一架直升機正穿過高度僅為100米左右、厚度近200米的貼地逆溫層,向目標區域播撒超低溫液氮。這一名為“應用冷卻技術人工影響逆溫層的研究與試驗”,旨在探索通過人工干預近地面逆溫層,改善局部大氣擴散條件,進而改善空氣質量。這項技術有望緩解成都長期以來,受冬季不利氣象條件困擾的問題。

 

  “科技治氣一直是成都‘650’工程的重中之重,它以高效率、高成效的特點,不斷發揮巨大威力。下一步,我們還將充分發揮科技支撐的作用,充分利用院士(專家)工作站,推進一區一策治理,同時深入實施多尺度噴霧(淋)除霾、汽(柴)油車尾氣凈化、車載空氣凈化裝置等技術,在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進行應用推廣。此外,還將運用3D氣溶膠激光雷達固定掃描、VOCs走航觀測等科技手段,實現污染源精準管控。”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汶上县| 亳州市| 肥城市| 碌曲县| 乐都县| 蒙城县| 镇康县| 驻马店市| 阿荣旗| 九寨沟县| 桐乡市| 日土县| 蓝山县| 阿勒泰市| 紫阳县| 天峻县| 怀仁县| 商都县| 连云港市| 山丹县| 墨竹工卡县| 当阳市| 泗水县| 芦溪县| 南丰县| 罗田县| 南充市| 广州市| 遂平县| 蒙城县| 秦皇岛市| 白沙| 确山县| 古丈县| 浦东新区| 忻州市| 德阳市| 吉林省| 屯昌县| 河间市| 鄂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