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2-20瀏覽量:1638次
為進一步加強成都自然生態保護,保障全市生態安全,成都市日前正式印發《成都市生態保護紅線實施方案》,明確明年將制定《成都市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完成龍泉驛區等12個區(市)縣的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2020年建立以區(市)縣行政區為基本單元的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納入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為達到這一目標,成都市還從五個方面部署了11項主要任務,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并將生態保護紅線措施落實情況和成效納入領導干部考評體系,確保生態保護紅線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線不重疊,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性質不改變。
12個區(市)縣
明年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
按照部署,成都市環保局將會同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指導12個區(市)縣政府在2019年完成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成都市域內的勘界定標和保護標識標牌設定等相關工作。按照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技術規程的要求,12個區(市)縣政府須將本轄區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項目資金納入本級政府財政預算。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和保護標識標牌設定工作,龍泉驛區、雙流區、郫都區、簡陽市、金堂縣將于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都江堰市、邛崍市、大邑縣要于2019年內完成,溫江區、彭州市、崇州市、蒲江縣要按照省生態環境廳確定的先行試點時間要求完成。
為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12個區(市)縣和市級相關部門要將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城市發展及基礎設施等各類規劃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多規合一”機制保障生態保護紅線的空間管制,將生態保護紅線矢量數據納入“多規合一”數據平臺融合共享。同時,積極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與評估,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的保護重點,提升生態保護水平。
2020年
建成“天-空-地”一體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
未來,生態紅線保護還將從“紙上”落到實處。成都將按照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生態保護紅線綜合監控網絡和監管平臺要求,將市域生態保護紅線矢量數據納入全市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整合鏈接相關區(市)縣和相關部門的生態環境監測站點,該項工作預計在2020年完成。
同時,還將建立以生態保護紅線圖斑為基礎,以區(市)縣行政區和跨區域生態功能區為基本單元的生態保護紅線臺賬系統,并納入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按照國家、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及“綠盾自然保護區”專項行動安排部署,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的各類違法違規活動執法監管,及時發現破壞生態保護紅線的行為,并依法依規進行處罰。
此外,12個區(市)縣還將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實施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保護與修復措施,將生態保護紅線保護修復納入山水林田湖草等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整合統籌水土保持、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國土綜合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整治等各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資金渠道,切實落實保護與修復資金。按照要求,成都還將加快研究制定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政策措施,探索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區和受益地區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共同分擔生態保護任務。
Copyright ? 2020 -2019 成都華意中聯展覽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 蜀ICP備19018284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