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白色污染看兩“頭” 推進垃圾分類促長效
發布時間:2017-09-01瀏覽量:1804次
“白色污染”給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如今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更是加劇了這一矛盾。想要減少“白色污染”,需要從源頭減少垃圾產生,并且提高垃圾回收效率。從國際上很多國家成熟的做法來看,垃圾分類是減少污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大趨勢。
如今生活工作節奏越來越快,通過手機應用程序叫一份外賣已成為飽腹的便捷選擇,中國也成為全球餐飲外賣量最大的國家。但大多數人可能沒有料到,餐飲外賣雖然便利了自己,卻給環境帶來極大壓力——平均使用時間只有1小時的外賣餐盒,可能需要幾百年時間才能自然降解。
近幾年,外賣行業的快速發展,在拉動就業、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餐盒。這些餐具的大量使用,勢必會造成更多的污染,給原本就深受“白色污染”的環境帶來更大的壓力。
這里還存在一個個體與群體、個性與共性的問題,即,外賣行業只是眾多行業中的一個,外賣行業所產生的“白色污染”也只是眾多污染源中的一個,向一個行業施加更多壓力,固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污染的產生,但卻無助于從根本上解決所有的問題。
減少“白色污染”,有兩種途徑可供選擇,一是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的產生,比如對相關行業使用塑料制品的行為作出嚴格限制,提高其使用成本,督促其尋找替代性材料等;一是提高垃圾回收效率,通過規模效應降低垃圾回收的單位成本。
我們必須直面這樣一個現實:短期內甚至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會有較好的替代性方案讓外賣行業產生的塑料垃圾降下來;而且,即使沒有外賣這個行業,社會整體上塑料垃圾的產生也是讓人觸目驚心的,“白色污染”更不會從根本上消失。
單獨把任何一個行業拎出來,它所產生的垃圾在數量上都是驚人的。但是,垃圾的處理,本質上是一個社會問題,而不是個行業問題。空談理想的狀態是沒有用的,讓一個行業承擔全部處理責任,其可行性也很值得懷疑,唯有立足現實,方能找到解決問題之道——未必能找到一個最佳的,但至少可以找到一個最不差的。
這個解決之道,需要兩“頭”即“源頭”和“盡頭”共同的努力。“源頭”的努力,就是外賣等相關企業,不僅要在做生意上多一些創新和效率,更要在承擔社會責任、降低“白色污染”上有更多的創新。“盡頭”的努力,則是大力推行垃圾分類,通過制度性的安排和規范有力的措施,讓塑料垃圾的有效回收和規模化處理成為可能,提高塑料垃圾的回收、處理的效率,減少污染,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效率。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盡頭”的努力比“源頭”更重要,也更現實和可行。
從國際上很多國家成熟的做法來看,垃圾分類是減少污染、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的大趨勢。實際上,我國的垃圾分類從開始在一些城市試點,到現在已經進行了17年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今年3月底,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效果如何尚不可知,但至少讓人們看到了一線曙光。
希望人人自覺對垃圾進行分類的一天來得更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