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水,優化水質,“宜居水岸”的綜合整治
發布時間:2017-07-12瀏覽量:1908次
文化公園段的花木錯落、淺水蜿蜒;浣花溪段即將再現賞梅盛況;西郊河實業街段的四季繁花……自去年年底成都中心城區“宜居水岸”首個示范工程的3個樣板段亮相以來,提到“宜居水岸”,大家的印象似乎都是公園般的河岸美景。
但其實,除了“美顏”,“治水”也一直是“宜居水岸”工程中的重要任務。據成都市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宜居水岸”工程將整治水域的主河道、支流溝渠共82條,通過城市修補、生態修復的手段,構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濕地的水網體系。
成都城投集團興西華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邵曉峰表示,為了改善水質,“宜居水岸”在建設過程中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清理河底淤泥、引進府河水源及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設置截污管等。這個月,7.4公里的首段示范工程將啟動全線動工,預計明年6月底完工。”
居民點贊
6月21日,“宜居水岸”首期啟動的市級示范項目——西郊河綜合改造示范工程的第二批樣板段,浣花溪青華路樣板段以及西郊河實業街樣板段聯袂亮相,并正式向市民開放。
在浣花溪青華路樣板段看到,用壘石裝飾的淺水區沿線生長著再力花等挺水植物,溪水和下游的水質相比,已經顯得清澈不少。另外,西郊河實業街樣板段的周邊居民通過實地體驗,除了稱贊改造后路變寬很多、綠化也很漂亮之外,也大贊了改造過后的西郊河水。
三招治水
但是清淤治水的效果還是有限的,后續還有很多工作要展開,整治黑臭水體是一條任重道遠的路。“宜居水岸”工程在建設過程中要采取一些措施系統治水。
“要整治黑臭水體,還必須保障水源充盈。”在7.4公里的示范段里,將在府河和茅草堰之間打通一段輸水通道,繼而引“府”入“茅”,之后水再流向下游的示范段,即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源。在整個“宜居水岸”工程里,引水工程還包括了引府河水入桃花江,打通清水河至飲馬河輸水通道。“同時還會回用再生水,就是利用第八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通過管道排到蘇坡斗渠,再流至下游的清水河、浣花溪、南河和干河。”
通過這些補水措施,示范段河道的日常環境生態水量可達到4.0~5.1平方米/秒,生態需水量要求得以滿足。
同時,工程的另外一個“治水”大招,是在河道的排污口處設截污管,污水將被分段排入已建的污水主管,進入全市的污水處理系統。“光是全線7.4公里的西郊河綜合改造示范工程,沿線就有四五十個排污口把污水排進河道里。”中鐵二十三局西郊河項目技術負責人成晉介紹,工程沿線有很多老小區,排污管道老舊。“我們要把這些老式管道接入污水管網體系,保證以后沒有生活生產污水進入河道。”
此外,浣花溪、白鷺洲和文化公園內湖還將新建改造多個水閘、攔污柵等小型水利工程,進一步保證生態水位,打造活水,優化水質。將用三年時間對轄區內七條42.9公里河道實施“宜居水岸”綜合整治